撇的五行属性是什么?
撇是汉字笔画之一,古字作“撇”或“撇”。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认为“撇”字始见于秦代小篆;而“撇”字则见于汉代隶书。两者字形相近,含义相同,都是指“短竖”的意思。 东汉经学家王肃在注释《孔子家语·问礼》“不敛其足,而趾出;不敛其手,而爪拔”时,提到古人用“撇”表示脚趾甲。他引用东晋学者束皙的话解释说,“指甲与爪者,各会其形而言之。若手足之有指(趾)、爪、翘(趾)之人……”(见《孔子家语疏》) 由此可知,“撇”在古代除了表示书写符号和长短不一的笔画外,还用来表示某些具体的形状——例如“指甲”“爪子”以及“翘起的脚趾”等。这些具体的形象,在古代汉语里一般都可以译作“撇”。“拂”字的繁体“拂”作“拂”,原意就是表示手指甲长的样子,后来泛指指甲很长。
现代汉语语法里把“拂”当作“挑”的同义词来处理,专门用来表示“手指甲很长的样子”(多用于批评)。但古人用“撇”和“拂”两个词,意义并不完全相同。 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来看,“劈”的字面含义更接近“掠过”“穿过”或者“突然来到”等意思……因此用它指写字笔画似乎有些牵强。